最近在学习开源项目Grafana
的代码,发现作者实现了一个事件总线的机制,在项目里面大量应用,效果也非常好,代码也比较简单,介绍给大家看看。
源码文件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grafana/grafana/blob/main/pkg/bus/bus.go
1.注册和调用
在这个项目里面随处可见这种写法:
1 | func ValidateOrgAlert(c *models.ReqContext) { |
关键是 bus.Dispatch(&query)
这段代码,它的参数是一个结构体GetAlertByIdQuery
,内容如下:
1 | type GetAlertByIdQuery struct { |
根据名字可以看出这个方法就是通过Id去查询Alert,其中Alert
结构体就是结果对象,这里就不贴出来了。
通过查看源码可以得知,Dispatch背后是调用了GetAlertById
这个方法,然后把结果赋值到query参数的Result中返回。
1 | func GetAlertById(query *models.GetAlertByIdQuery) error { |
问题来了,这是怎么实现的呢? Dispatch到底做了哪些操作?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?
下面我来一一解答:
首先,在Dispatch之前,你需要先注册这个方法,也就是调用AddHandler
,在这个项目里面可以看到init函数里面有大量这样的代码:
1 | func init() { |
其实这个方法的逻辑也很简单,所谓注册也就是把通过一个map把函数名和对应的函数做一个映射关系保存起来,当我们Dispatch的时候其实就是通过参数名查找之前注册过的函数,然后通过反射调用该函数。
Bus结构体里面有几个map成员,在这个项目里面作者定义了3种不同类型的handler,一种是普通的handler,也就是刚才展示的那种,第二种是带上下文的handler,还有一种则是事件订阅用到的handler,我们给一个事件注册多个监听者,当事件触发的时候会依次调用多个监听函数,其实就是一个观察者模式。
1 | // InProcBus defines the bus structure |
下面就看看具体的源码,AddHandler
方法内容如下:
1 | func (b *InProcBus) AddHandler(handler HandlerFunc) { |
Dispatch方法的源码如下:
1 | func (b *InProcBus) Dispatch(msg Msg) error { |
对于AddHandlerCtx
和DispatchCtx
这个2个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,只不过多了一个上下文参数,可以拿来做超时控制或者其它用途。
2.订阅和发布
除此之外,还有2个方法AddEventListener
和Publish
,即事件的订阅和发布。
1 | func (b *InProcBus) AddEventListener(handler HandlerFunc) { |
查看源码可以得知,可以给一个事件注册多个handler函数,而Publish的时候则是依次调用注册的函数,逻辑也不复杂。
1 | func (b *InProcBus) Publish(msg Msg) error { |
这里面有一点不好,所有订阅函数的调用是顺序的,并没有使用协程,所以如果注册了很多个函数,这样效率也不高啊。
3.好处
可能有人会好奇,为什么明明可以直接调用函数就行,为啥非得绕个弯子,整这么复杂?
况且,每次调用都得使用反射机制,性能也不行。
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:
1.这种写法逻辑清晰,解耦
2.方便单元测试
3.性能不是最大考量,虽然说反射会降低性能